“看看俺村的老槐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前几天有人来买这棵老槐树,问俺要多少钱,俺说,多少钱也不卖,这棵树是俺村的那啥,那啥……”一边剥着花生壳一边和记者聊天的海阳市郭城镇山角村的姜大娘因为记不起来某个词汇而苦恼着,“那啥,精神象征!”她拍拍大腿,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山东工商学院来的大学生教了很多新知识,我这老脑子也都能记得住一些新名词哩
“婶儿,他们不光教了新名词哩。” 旁边的村长姜学勇不断提醒着姜大娘,“咱村出产的咸鸭蛋真的卖到了3元钱一个,苹果也卖得很火,这都要归功于山东工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教的电商啊!”
村里来了一群年轻人
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党总支2016年在山角村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点。山角村山清水秀、农产品丰富,尤其是苹果、板栗、鸭蛋等,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产品,品质很高。但是这些农产品却很少卖出大山转变为经济效益。“交通不方便呀,太偏僻了,商贩来收,给几个钱就算几个钱吧。”当初村子里的乡亲们都会这样无奈地说。
虽然产品卖不出去是受产品品牌、营销手段和物流等方面的限制,但是更深层次还是人的原因。在山角村留守的大多数是“50后”、“60后”,不太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够通过学习来掌握生产经营技术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了,山角村急需有人来帮他们打开眼界,开拓思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党员师生依托专业优势及特长针对山角村开展电商扶贫志愿活动。2016年夏天,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制定了“电商精准扶贫”计划,选出一支由15个人组成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李德震博士,辅导员张楠、于向科等老师的带领下风尘仆仆地赶往山角村,开始了他们和山角村的故事。
万事开头难,第一支队伍来到山村的时候,村里的条件还很差,酷热的天气,没有水源,全靠村长用拖拉机运水给学生送过来,他们需要自己生火做饭,晚上的蚊虫叮咬也是巨大的考验。克服了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学生们走到村头巷尾去找人聊天,走门串户搞调研,了解山角村村民的想法。团队成员针对村民实际情况制定了调查问卷,再分成四个小组对村民进行走访调查。通过交流和问卷他们了解到当地农户的产品往外销售价格很低,利润很少,有时甚至赔钱,大部分村民不会使用淘宝买卖东西,提到一些电商平台的时候,他们都很茫然。
经过充分地调研,团队成员制定了讲课方案。村长带头来听课,刚开始大家都有点畏难和疑虑的情绪,嘴里说着:“这玩意儿俺可不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别被骗了呀?”但还是有人好奇地来听课了。学生们向村民讲解网购与网络销售的基本步骤,然后再对村民进行一对一、多对一详细而透彻地解释,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流程。
一场场生动的电商课走进山角村,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师生将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带给村民实用的电商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听课。学生耐心地讲解着操作流程,手把手地带这些“学员”,帮他们拍摄照片,制作网页,设计包装,联系快递,第一年村民就尝到了甜头。村里的鸭蛋,从卖不出去到现在成为销往全国的“网红”,从没人知道电商是怎么回事到现在村子里有了专门的快递点,从不会用智能手机到现在天天和全国各地的人视频聊天,山角村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
2017年7月15日,新的团队又来到了山角村,他们有了新的感受。“教他们上传图片、发布信息、看订单、发快递这样简单的操作还好,但是教他们修图片,写文案,就真的困难了。”经济151班的夏伟乔说,“我们的任务还很重,电商发展很快,新的平台不断出现,我们去教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要适应新的形势。”
针对这一问题,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师生也有了新的准备。“培训班要一直办下去,储备山角村电商发展的后续人才。”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党总支书记马金智说:“我们的学生还要继续去教乡亲们关于文案写作、市场营销这样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给了学生锻炼的平台,他们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也相信山角村乡亲的学习能力。”
与马金智的说法互相印证的是参与扶贫的大学生史家齐写的一段话“……通过给他们培训,我发现虽然现在农村里面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但是他们学习智能手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很多人都是只教一遍,他们就学会了操作。以前他们之所以不会,只不过是没有学习的渠道,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而放弃了学习。”
看来,经过一年的启蒙,山角村的乡亲们接受新知识比他们想象的要快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生一起,走在“授渔”的路上。马金智同时表示,“我们将利用节假日多到乡村进行交流,把山角村做成农村电商样板村,以点带面,辐射更多的村、镇,切实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做成富民工程。”
把村庄当教室,把大地当课堂
记者采访了去山角村电商扶贫的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的学生代表田怡君、于运婷、夏伟乔和刘韵曙。他们表示,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农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对自己的人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经济151班的刘韵曙非常开朗,跟同学一起出门的时候,还很有风度地请女同学先走,谈起自己去下乡实践的经历时他侃侃而谈:“去山角村对我锻炼很大,去农村吃点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性格的改变,以前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通过做一些问卷调查,跟不同的人聊天,锻炼了我的口才,现在我很愿意跟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愿意深入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了,不再流于表面。”
国商151班的田怡君和能源161班的于运婷在总结自己的下乡收获的时候说:“我们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去山角村的,去体验农村生产生活,培养坚韧顽强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山角村的十几天,让我们既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丰富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我们会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和学习。”
除了面对面跟参加扶贫团队的成员交流,记者也翻阅了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提供的山角村扶贫案例档案材料,里面的记录详实完备,看得出华亿在线手机版(大中国区)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细细阅读材料,不禁被文字背后的故事打动,这严谨细致的档案里呈现出的是一个个令人感动的身影,一段段难以忘记的心路历程,一幅幅关于青春、学习、奉献和爱的画卷。
团队成员刘旭东的一则感悟让人印象深刻:通过和村民的一些交谈,我体会到了基层劳动人民的辛苦,感受到了村民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的渴望。走访过程中一个阿姨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她有60多岁了,两个儿子都吃着低保,其中一个还有智力方面的残疾,虽说生活十分艰苦,但阿姨仍乐观面对,交谈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笑容。阿姨说平常根本没人去教她电商的知识,她想学也找不到人来教,我觉着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意义,帮助更多的村民去解决问题……听着叔叔阿姨一声声的谢谢,看着他们淳朴的笑容,我的心感觉暖暖的,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令我们感到幸福。
团队成员刘婉婷这样记录了自己的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
厚植电商理念,输送精神养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是省内地方性高校重要的历史使命。从2014年底开始,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列入“十大扶贫工程”之一,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电商扶贫模式。我校也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挥科教优势,调动校内外资源,凝聚师生与校友力量,积极投入到教育扶贫的时代洪流中,把当地资源与高校科技成果、师资力量结合,帮助山角村培育产业,连接市场,将培训贯穿到整个产业链中去。学校还通过文艺下乡、慰问贫困户等方式跟山角村村民互动。长期的帮扶,师生跟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师生到村子,就像走亲戚一样融洽自然。
这并不仅仅是在响应扶贫工作号召,更多的是把村庄当教室,大地当课堂,让学生深入精准扶贫工作一线,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产生创意和解决问题,感受基层工作的意义,了解基层百姓的心声,见证国家政策的落实,感恩父母,感恩国家,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今年是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第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我校师生在参与乡村振兴计划的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给贫困群众输送精神养料,引导他们增强主体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能力。村长兴奋地说:“俺村里的老百姓现在都精神着哩,一些老人也不服老了。山角村要振兴,要把自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现在社会发展快着呢,我们以后还需要山东工商学院的老师和大学生给我们继续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啊。”村长浓重的胶东口音原本令记者有些费解,但是在讲到这些的时候,他忽然切换成了普通话,说得格外清楚。
我们的采访是在山角村村西头的老槐树底下结束的。这棵不能合抱的古槐,枝干遒劲,高耸入云,几个村里大娘坐在门口边剥花生边跟记者聊这棵古槐的历史,言语里充满了自豪。记者的镜头扫过山角村,所到之处是富有胶东民居特色的蓝瓦石墙角门,整齐干净的硬化道路,街旁路边是修葺整齐准备绿化的土地。这棵古槐,成为山村的精神象征:历经岁月风霜,仍傲然参天,根,深扎大地;叶,伸向苍穹,在冬天积蓄力量,在春天里开始新的生活。